Jun 03, 2025 3:42 PM
Jun 10, 2025 6:11 AM

创伤急救

病因流行

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

  1. 心室颤动
  2.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3. 心室静止
    4. 无脉心电活动

机制原理

多发伤是指由单一致伤因素作用所造成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同时发生的创伤,至少一处损伤危及生命或并发创伤性休克。

多发伤是一种机械治病因素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伤,同时至少一个要致命
多处伤是同一个脏器有两处或两处以上的伤 ?
复合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致伤因素

多发伤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或短时间内遭受到两个或更多的外部伤害。这些伤害可能发生在不同的部位,但通常都是在同一事件中或者非常接近的时间内发生的。
多处伤是指一个人在不同的身体部位遭受到多个单独的伤害,这些伤害可能在不同的时间点发生。

临床表现

死亡三联征:冷酸凝

死亡三连征是指“低温、代酸、凝血功能紊乱”

诊断方法

CRASH PLAN
C心脏[cardiac]
R呼吸[respiration]
A腹部[abdomen]
S脊柱[spine]
H头部[head]
P骨盆[pelvic]
L四肢[limb]
A动脉[arteries]
N神经[nerves]


创伤指数:受伤部位,损伤类型,循环,呼吸,意识
CRMAS评分:循环,呼吸,腹部情况,运动,语音
创伤评分:呼吸,循环,中枢神经,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意识状态
创伤评分根据呼吸、循环、中枢神经以及毛细血管充盈状况、意识状态等五项生理检查指标积分相加作为创伤评分。GCS 14分(昏迷评分14~15分为5分),RR26次/min(25~35次/分,为3分),呼吸困难(有呼吸困难为0分),BP110/75mmHg(收缩压>90mmHg为4分),毛细血管充盈正常(正常充盈为2分),因此该病例的创伤评分为5+3+0+4+2 =14分(E对)。

C(circulation)循环
R(respiration)呼吸
A(abdomen)腹部
M(motor)运动 motion
S(speech)语言

9-10:轻伤
7-8:重伤
6:极重度伤
分越高,伤越轻

创伤指数TI的五项参数:受伤部位,损伤类型,循环,呼吸,意识
5-7分为轻伤
8-17为重伤
>17为极重伤
当TI值>10应送往医院

鉴别诊断

神经性毒剂:全身症状➕染毒伤口无特殊感觉
芥子气:炎症➕大蒜气味
双光气:剧痛出血🩸
路易气:青灰色斑点➕剧痛

并发症

治疗

“三联征”:低温、代谢性酸中毒、凝血紊乱
损伤控制性手术:救命手术、ICU复苏、确定性再手术


一岁以下:拍背/冲胸法
一岁以上:海姆立克及卧位腹部冲击法
孕妇、肥胖者:胸部冲击法


头顶部——颞动脉
枕部出血——枕动脉
颜面部——面动脉
颈部、面部、头顶部——颈动脉
肩、腋部出血——锁骨下动脉
前臂动脉损伤——肱动脉


上臂大出血扎在上臂上1/3。前臂和手外伤导致的大出血扎在上臂下1/3。

上臂下三分之一vs上臂中下三分之一
后者是分界线处,有神经紧贴骨面,压迫易导致损伤(上臂中段(或中下1/3)不能用止血带,容易损伤神经)

上三分之一可以扎,下三分之一可以扎
中间三分之一不可以扎
特别是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不可以扎

上臂避开中下三分之一,
下肢扎在中下三分之一

上臂:上1/3
前臂或手:下1/3
下肢:中下1/3


1小时放松3-5min


失血性休克患者抗休克治疗的措施:

  1. 需要积极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A对),可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测压的同时并指导补液治疗。
  2. 小剂量高渗盐水具有迅速扩张血容量的作用(E对),直接扩张血管,改善心功能,在休克早期有较好的复苏效果。
  3. 全血是抗休克治疗的最好胶体液(B对),可补充红细胞、白细胞、白蛋白及其他血浆蛋白和抗体,但目前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全血,多为成分输血。晶体胶体比例为2: 1,严重时为1 : 1(D对),常用胶体有羟乙基淀粉、琥珀酰明胶等。
  4. 当血容量基本补充后,平均动脉压仍<65mmHg,应使用血管活性药(C错,为本题正确答案),扩张小动、静脉,降低外周阻力,可使用小剂量多巴胺,升血压的同时利尿,有助于休克患者的肾保护。

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话没办法判断补液是否充分了


胸部伤:胸部损伤时,如果一次性引流血量>1000~1500ml(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应行紧急开胸探查;若3小时内引流血量速度超过200ml/h,应行紧急开胸探查(B对)。


内脏也不还纳

对于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应先止血再固定最后包扎(B对),因为尽早进行临时固定,可以有效防止因骨折断端的移位而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且切勿将外露的断骨推回伤口内(A错)。